– Yip, Olivia Wai-ka
是夜六月十九,入場前先讀了場刊去閱取最不以為然的了解,謹知道是個以肌肉電感應器貼在表演者身上感應動態而形成的互動劇場就好了,畢竟非常清楚一切只能從現場感受。
由一個黑漆漆的小箱子(小劇院)開始。
細小的劇院裏四邊黑牆包圍著觀眾,我就坐在中間的行列;劇場由一個中長髮男子和一張眼熟的家用型木桌啓動。桌上有書、杯、水、地球儀,全都是最普通不過的生活陳設,但在我而言,最普通最貼近生活的也能最有力地質疑生活的本質。另外,除了以「真的」為題,各段落的副題計有「科學」、「音樂」、「體育」、「語言技巧」、「社會研究」、「製圖」、「數學」、及「生存」,驟眼望去都是學科科目,是人類教育制度下的產物,故亦開啓了重新思考人類教育制度或如何學習生活的可能性,劇場亦由此重新介定物件與人類新關係的可能。開場的幾分鐘,靜寂無聲透明而有力地壓迫了我的反省、聯想或期待;接下的聲效錯置更有效地令我想像物件它們在生活功能以外的可能性。若一般主流劇場或電影裏聲效會與影物共時同步,這篇文章所指的聲效錯置,即指聲效與物件原本應有的聲音出現偏離及非共時同步。當表演者拿起桌上的物件,藉著肌肉電感應器貼及舞台上不同機關所收集的動態數據令一些不能被理解的聲效 (Non-diegetic sound) 大約與約略地共時響起。由導演問答時段得知,肌肉電感應器貼細緻地收集在表演者非功能性之大腦神經(即在表演者還未做出實際的動作之前,例如,表演者還未拿起杯子之前) 所造成的微小肌肉顫動形成這樣的偏離及非共時同步的聲效。如此,由於往往我們生活裏認知所謂實際的動作都與功能掛鈎,上述的微小肌肉顫動與表演者及物件所結構的微觀故事就顯現了日常生活裏功能主義以外的可能性。此外,劇場內的燈光亦同時根據所收集的動態數據而變動,以致觀眾於感觀上、在聲效以外多了顏色這層次的想像可能性。
面對此起彼落的那些聲音與物件,還有燈光與表演者的舞姿動態的互動效果,觀眾亦可以如副題所提示去經歷不同階段的心態的學習– 時沉思、時緊張、時冷靜、時亢奮、時漠然也時想像無間 – 對物件真像作出思考與反省,進至對功能主義以外甚而人類認知以外的微觀故事奇妙的心路歷程。我刻意在這裏選擇用「心路歷程」去形容我當時作為觀眾的觀賞經驗,因我意識到整合此文的當下,我已不能太確切地界定或重述每幕之間的停頓及概念上的分別;我明白這次的劇場是一個整體結構、不能被劃分或被定點分析,我的文字指向的是我觀賞的整體經驗,強調的是「心路」,是「歷程」。
我,作為經驗者,心路或歷程的主體,是相對於、但不被限制於、也不設限在也作為主體的物件而言的。世界與物質的「內在性」亦如是般不附從於人的認知、感觀或功能主義的命定,即物件其實並不必然附屬於人類認知,例如:人的感觀、身體微小的肌能反應及物件物質或粒子變化的全部並不能被主體意識到,又例如此劇場所展示那微小肌肉顫動與表演者及物件所結構的微觀故事也不在表演者控制之內。試想一下,當生活不再有由功能相關意義如作用、因果關係、功利關係、目的、計劃等去理解,人可以怎樣去說明、理解及組織自己的生活呢?或是,當你的日子不再用因果、目的、作用、計劃等去過的話,就等如沒有生活或是陌生、危險而新奇多變的生活?這種互動劇場和台上的生活設置正提示了世界(物件)的可能性是遠大於人類的認知範圍,而副題所提示該學習生活的可能性亦指示了重新介定物件與人類新關係的必要;這麼一來,我們也需要對生活重設觀念和態度,真的。
(Yip, Olivia Wai-ka)
18-20.06.2010 / 8:00pm /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Studio Theatre
《true/本当のこと》(真的) / A New Sound, Light, Dance Performance — a New Media Experience (Boundless Multimedia Series)
/ Presented by LCSD / Organized by Orlean Lai Projects /